今天下牧场学习了如何给奶牛进行体况评分,虽然有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理论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亲自下牧场并且有机会尝试着对奶牛进行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是一种评价牛体脂肪沉积量的特殊方法,现已成为评价牛群生产力、检验和推测饲养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验结果证明,营养与体况对母牛的繁殖机能产生重要影响,分娩时的体况以及产前产后营养供应是整个牛群获得最大繁殖力的关键,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维持母牛适宜的体况,既可保证其良好的繁殖性能,又可降低饲养成本,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通过观察和触摸奶牛骨盆和腰部特定区域,进行体况评分。体况评分有1到5分,每级0.25分。从管理的角度,更关注2.5分至4.0分的奶牛。而对于超出2.5—4分的奶牛,一定是出了大问题了。在评分过程中有时候可能存在奶牛评分介于某两个分数之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评分者做出决断。显然,这就有主观因素在里面,但是只要评分结果相差不超过0.5即可。 一:准确判断3.0分上下 侧视 评估荐骨、坐骨及髋骨三点所形成的角度 如果形成的是V型,那么BCS≤3.0; 如果形成的是U型,那么BCS>3.0; 后视 荐骨和坐骨有肉包裹,形状圆滑,BCS>3.0 荐骨有些角度,BCS≤3.0 二:在V型条件下,判断3.0分以下的奶牛 荐骨圆滑BCS=3.0;荐骨有角度BCS≤2.75; 判断2.75以下的奶牛 坐骨圆滑BCS=2.75 坐骨有角≤2.5 坐骨尖上有肉BCS=2.5 坐骨尖上没肉BCS≤2.5 低于2.5,就要看短肋骨和脊椎,评估短肋骨的角及和脊椎的距离。短肋骨介于荐骨和脊椎中间BCS=2.25;短肋骨位于荐骨和脊椎的3/4的距离BCS=2.0;脊柱和短肋骨呈锯齿状,髋骨突出,BCS<2.0,这时,分值精确与否就不再重要了。 三:在U型条件下,判断高于3.0的奶牛,观察两个韧带:骶骨韧带和尾根韧带。 骶骨韧带:介于脊椎和荐骨之间 尾根韧带:介于尾根和坐骨之间 两个韧带都能看到BCS=3.25; 骶骨韧带能看见,尾根韧带看不见BCS=3.50; 尾根韧带看不见,骶骨韧带几乎看不见BCS=3.75; 两个韧带都不能看到BCS≥4.0; 四:评估4.0分及以上的奶牛 荐骨和坐骨之间填满了肉,但短肋骨的尖端还能看见,BCS = 4.0; 荐骨和坐骨之间填满了肉,但短肋骨的尖端还勉强能看见BCS= 4.25; 荐骨和坐骨之间填满了肉,短肋骨的尖端也看不着了,坐骨也看不着了BCS= 4.5; 荐骨和坐骨之间填满了肉,短肋骨看不着了,坐骨和荐骨也看不着了,BCS = 4.75; 看不着骨头的奶牛,BCS = 5.0;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这些评分规则,经过几次的训练就可以准确评分。 此外,对奶牛进行体况评分的时间最好在奶牛们在吃饲料的时候,因为此时它们通过颈枷将头伸向下面去吃饲料,评分员可以在其后观察,这样就处于奶牛的盲区,既不影响它进食,又不影响评分同时也有了安全保障,一举多得。在过道里报编号的人员也不能直接朝奶牛走去,而应该从其旁边慢慢接近,做到不打扰奶牛进食。 除了了解了体况评分之外,还了解到牧场一头高产牛大约一顿要吃40多公斤饲料,其中饲料所含的水分要达到50%左右,也学到了如何判定饲料中所含水分多少。抓一把饲料,用手握一下,如果饲料捂在一起,用手抖一下就散开,这样的饲料所含的水分在40%-45%;如果不易散开,所含的水分在50%左右;如果能挤出水,则所含的水分大于60%。这个方法简单易行。 总而言之,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