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一般认为,饲料配方对颗粒质量的影响最大,但我们的论点是蒸汽调质在配方基础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温热带地区,需要更高的物料温度。当原料中结合水含量较高时将增加饲料制粒效果,因为相应的,高水分混合物料将进入到调质器,但是,这不一定会产生稳定的颗粒质量。
蒸汽调质对熟化原料淀粉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直链淀粉。
冷凝蒸汽提供了有效工作的原理(足够的潜热和微观水分- 2257 kj/kg + 419 kj/kg = 2676 kj/kg)。因此从中可以得到启发----使进入调质器的饱和蒸汽温度接近冷凝温度(102-105℃)是最理想的方案。
但行业的现实理解却往往相反,通常采用非常高的蒸汽温度(130-140℃)和较大的蒸汽压力,其实反而会导致很差的调质效果和淀粉熟化不完全(具体原因见后文)。应当指出的是高热量和水分在蒸汽调质过程中的应用可能会引起化学变化,这可能对营养的利用率是有害的,会降低或者完全抹杀了制粒的效益。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重新设计传统的蒸汽管道设置来产生足够的低温饱和蒸汽(102-105℃)进入调质器,并在整个工作负荷过程中保持一致。要成功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蒸汽热力学。整个蒸汽管道布置设计要使蒸汽符合其热力学行为,在低压设置时不要有任何冷凝水或者影响到足够流量的蒸汽进入调质器。
饱和蒸汽能够提供更少的显热以及更多的潜热和水……潜热和水分在饱和蒸汽在100℃开始冷凝的时候将释放出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潜热和水分”,可以有效软化和渗透入淀粉颗粒,熟化原料淀粉--特别是直链淀粉部分能够提供凝胶作用。
实现高水平的淀粉糊化,对内部颗粒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颗粒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还将有效地提高饲料制粒效率,降低能耗。
最理想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将调质用蒸汽工程发展到另外一个层次——可以从同一个重新设计的蒸汽管道设置产生各种形式的蒸汽(过热蒸汽,不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这对有些国家饲料生产非常有用,比如中国、韩国,由于四季极端气候的差异决定了物料的基础温度。我们需要为由于季节温差造成饲料生产中物料基础温度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蒸汽温度,蒸汽管道工程的新方法是非常灵活并且高效的。根据物料温度(5-48℃),能够对饲料制粒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蒸汽调节比其他任何加工工艺对颗粒质量的影响都大!